细胞:VERO C1008(E6)细胞 中文名称:非洲绿猴肾细胞 生长特性:贴壁细胞 培养基:1640 培养基 血清:10%FBS(GIBCO胎牛血清) 冻存条件:50%基础培养基、40% FBS、10% DMSO 细胞常规培养传代流程( 请严格遵照无菌操作) 1. 吸出原培养瓶中的培养基,PBS 缓冲液润洗细胞两次,加 2-3 ml 0.25% 胰_酶进行消化细胞(注意把握消化时间,通常控制在 1-2min) 2. 镜下观察消化情况,在细胞边缘缩小,贴壁松动时(不建议消化到细胞漂浮)去掉胰_酶,加 6~8ml 培养基,轻轻吹打细胞层,尽量把细胞层吹落,吹散。 3. 取部分细胞悬液转移到新的培养皿/瓶中,添加适当的培养基,把细胞悬液打匀,于培养箱中培养。 4. 注意培养基 PH 值变化情况,定期换液(每周 2-3 次),待细胞密度达到 80%以后重复 1 项操作或冻存。 (网络信息主针对网络推广作用,仅供参考,细胞培养请咨询细胞库管理员,以细胞库管理员提供给您的信息为准,操作前,如果有不明白之处,先咨询细胞库管理员,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揭开真核细胞分泌过程的秘密 在真核细胞中,分泌型的脂和蛋白质从高尔基体反面的网络结构逐步移向质膜,该过程受到了载体囊泡网络结构的严格控制。这种囊泡是如何形成的,现在还没有清晰的答案。 蛋白激酶D和磷脂酰肌醇4-激酶IIIβ相互作用,并促进该过程的发生。 人体内有三种蛋白激酶D同工型,PKD1-3。已经知道的至少有两个,PKD1和PKD2,在TGN膜形成载体囊泡中起重要作用; 具体过程仍然不知。磷酸化的膜成分PI(4)P也被认为调节着这个过程。科研人员从而研究了在从TGN到质膜的囊泡运输中,PKD蛋白和PI4K之间的相互关联情况。 在哺乳细胞中有很多的PI4K酶,PI4KIII是一种与酵母的PI4K酶--Pik1同源的蛋白激酶。Pik1在酵母的“高尔基体-细胞表面"运输通路中起作用。 在哺乳细胞中也研究了这个蛋白质。发现三种PKD同工型和PI4KIIIβ共定位于高尔基体复合物中;体外的实验表明,PKD同工型可以促使PI4KIII磷酸化。 PKD1和PKD2可以识别PI4KIIIβ的磷酸化位点Ser294,该位点在酵母Pik1具有保守性。通过使用抗磷酸化位点的抗体,科研人员证实了PKD介导的PI4KIIIβ磷酸化过程在体内也同样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