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株 *中 细胞融合(cell fusion)或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是指真核细胞通过介导和培养,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人工的细胞融合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60年代到70代作为一门新兴的技术, 发展非常快, 应用范围也极为广泛, 除了同种类细胞间可以融合, 种间远缘细胞也能融合, 细胞与组织不同, 不排斥异类、异种细胞, 动物细胞如此,植物细胞也是如此。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目前,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病毒(Okada, 1958)、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Pontecorvo, 1975)和电激(Zimermann, 1980s)。副粘病毒科的病毒,如副流感病毒(Sendai virus)和新城鸡瘟病毒,在其被膜中目前发现了两种糖蛋白。较大的一种具有粘附细胞和凝血的作用;较小的一种可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 也可诱导细胞与细胞融合,称为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人工利用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即是利用病毒的这一特性, 使用时先用紫外线将病毒灭活, 稀释到一定浓度加入到细胞悬液中, 诱导细胞融合。但病毒介导细胞融合方法在使用前需要病毒的繁殖与灭活,操作繁琐,如灭活不*则易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因此现在一般不使用此方法。后两种方法则是利用化学和物理手段,暂时使质膜脂类分子的有序排列发生改变,待去掉作用因素之后,质膜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便有可诱导相接触的细胞发生融合。总之,这3种方法都是在相互接触的两细胞进行自我修复过程中融合的。 细胞融合不仅可用于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且在生产实践上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如目前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核质关系, 体细胞的遗传和发育, 新品种的培养, 免疫作用, 疾病的治疗和性状的改良, 潜伏病毒的研究等,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细胞索引: 细胞株 *中 RKO-E6 人结肠癌转基因细胞 RL95-2 人子宫内膜癌细胞 RM-1 小鼠前列腺癌细胞 RSC96 大鼠雪旺细胞 RT4 人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瘤细胞 RWPE-1 人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 S-180 小鼠腹水瘤细胞 SAC-ⅡB2 小鼠腹水瘤细胞 SAC-ⅡC3 小鼠腹水瘤细胞 Saos-2 人成骨肉瘤细胞 SCaBER 人膀胱鳞癌细胞 SGC-7901 人胃腺癌细胞 SHG-44 人胶质瘤细胞 SH-SY5Y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SHZ-88 大鼠乳腺癌细胞 SiHa 人子宫颈鳞癌细胞 SK-BR-3 人乳腺腺癌细胞 SK-HEP-1 人肝癌细胞 SK-MES-1 人肺鳞癌细胞 SK-N-BE(2)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SK-NEP-1 人肾母细胞瘤细胞 SK-N-MC 人神经上皮瘤细胞 SK-N-SH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SK-OV-3 人卵巢癌细胞 SMC-1 人胸膜瘤细胞 SMMC-7721 人肝癌细胞 SP2/0 小鼠骨髓瘤细胞 SPC-A-1 人肺腺癌细胞 SRSV/3T3 小鼠SRSV转化的3T3细胞 SUP-B15 人Ph+急淋白血病细胞系 Super Tube 狗肾细胞 SV40 MES 13 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SV-HUC-1 人输尿管上皮永生化细胞 SW 1353 人软骨肉瘤细胞 SW 1990 人胰腺癌细胞系 SW 780 [SW-780, SW780]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 SW 982 [SW-982, SW982] 人滑膜肉瘤细胞 SW1116 人结肠腺癌细胞 SW-13 人肾上腺皮质小细胞癌细胞 SW480 [SW-480] 人结肠腺癌细胞 SW579 [SW 579; SW-579] 人甲状腺鳞癌细胞 SW620 人结肠癌细胞 T24 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 T-47D 人乳腺管癌细胞 T84 人结肠腺癌肺转移细胞 Tca-8113 人舌鳞癌细胞 TE-1 人食管癌细胞 TE-10 人食管癌细胞 TE-11 人食管癌细胞 THLE-3 人肝永生化细胞 THP-1 人单核细胞白血病 TM3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 TT 人甲状腺导管癌细胞 U-118 MG 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 U-2 OS 人骨肉瘤细胞 1.实 验 目 的 通过PEG介导的鸡血细胞融合实验, 对体细胞融合有一个清楚的概念
并初步掌握利用PEG介导动物细胞融合的实验技术
实 验 原 理 利用PEG介导的动物细胞融合,其实验原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学者们一般认为,PEG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相互接触部位的膜脂双层中磷脂分子发生疏散、进而使其结构发生重排,再加上膜脂双层的相互亲合以及彼此间表面张力的作用,引起相临的重排质膜在修复时相互合并在一起, 使两细胞的胞质沟通, 从而造成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发生融合。
利用PEG介导细胞融合, 其融合效果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1. PEG的分子量与浓度: 细胞融合效果与PEG的分子量及其浓度成正比;但PEG的分子量越大、浓度越高, 对细胞的毒性也就越大。为了兼顾二者,在实验时常常采用的PEG分子量一般为1000~4000,浓度一般为40~60%。2. PEG的pH值: 经验证,PEG的pH值在8.0~8.2之间融合效果。3. PEG的处理时间: 处理时间越长,融合效果越好, 但对细胞的毒害也就越大。故一般将处理时间限制在1分钟之内。本实验中细胞融合后无需继续培养, 故处理时间可适当放宽至数分钟。4. 融合时的温度: 由于生物膜膜的流动性与温度成正比,故细胞的融合效果也与温度成正比。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融合效果, 在细胞可能承受的温度范围内可适当提高处理的温度。对于哺乳动物的细, 一般采用的温度为38~40℃。 本实验所用材料为鸡的血细胞,这是因为: 1. 鸡血细胞具有细胞核,便于对融合细胞进行鉴别;2. 实验材料便宜、易得。细胞融合与否,可通过观察细胞内核的数目来进行鉴别。细胞内只有一个核,定为未融合细胞;有二至多个核,定为融合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