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寄生虫生命周期的外形变化
在短膜虫期(epimastigote)阶段,动基体在核之前,而且只有鞭mao的一部分与细胞相连。布氏锥虫的近亲有许多不同的形状,这表明这些寄生虫在进化中也改变了它们的形态。
当减少了布氏锥虫锥鞭mao体的一种称为ClpGM6的蛋白质表达的时候,这个细胞切换到了一种类似于短膜虫期的形态。动基体接近核或者在其之前,而且鞭mao的一长部分伸出了细胞。这些寄生虫与短膜虫期不一样——它们缺乏见于这个生命阶段的表面蛋白——但是它们有能力存活并且繁殖超过40代。
ClpGM6位于鞭mao的附着区,而且很可能有助于把鞭毛与细胞体连接。失去ClpGM6导致鞭mao的帮助确定细胞尺寸和形状的附着区缩短。
让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并且繁盛起来。研究发现,这些变形看上去可能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困难。非洲的“昏睡病"是一种由称为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的由蝇传播的寄生虫物种导致的疾病。
这种单细胞寄生虫拥有一个内部储藏着这个细胞的线粒体DNA的动基体以及对于细胞运动具有关键作用的一个伸出的鞭mao。布氏锥虫在其发育周期经历了外形和构成的重大变化。
在一个称为锥鞭mao体(trypomastigote)的阶段,动基体位于核之后,而几乎鞭mao的所有部分都与细胞相连。
研究提出,在生命周期中以及在寄生虫进化中出现的显著形态变化可能是由于几个关键蛋白质层次上的调整造成的,而不是源于寄生虫蛋白质或DNA内容的大量变化。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荣誉资质资料下载产品展示
Capan-1胰腺癌细胞(Capan-1细胞株) ST细胞(ST传代细胞库) SP2/o细胞(SP2/o小鼠骨髓瘤细胞) Y-1 GFP细胞 Y-1 GFP肾上腺皮质细胞 SNU449细胞(SNU449肝癌细胞库)服务与支持
技术文章新闻中心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在线留言版权所有 © 2025 通派(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沪ICP备12047676号-3
技术支持:智慧城市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